导语
近年来,交通民警在处置交通事故等交通应急事件过程中因二次事故发生伤亡的情况时有发生,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一直是各地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选用性能良好的安全防护警示设备并正确设置是做好事故现场安全防护的基础和有力保障。
国内常用事故现场
安全防护警示设备存在缺陷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安全防护规范》(GA/T 1044.1),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安全防护警示设备主要有反光、发光隔离器材、警示标志,如锥筒、警示带等。
反光类警示设备的缺陷
常见的反光类警示设备有反光锥形交通路标、警示标志等,具有如下缺陷:
☛亮度具有局限性,依赖外界光源,受限于反光材料的面积;
☛使用条件具有局限性,三角警示牌等立面警示设备需要被设置在一个适当的角度以提醒迎面而来的车辆,角度的选取是关键;
☛稳定性较差,易因车辆行驶形成的气流带动而倾倒;
☛ 环境适用性差,在白天或能见度低等恶劣天气下警示效果差;
☛配置成本高,易破损、易污损。
▲图:常见反光类警示设备
发光类警示设备的缺陷
常见发光类警示设备一般将电池作为发光能源或通过化学材料的相互反应作为发光能源。常见的将电池作为发光能源的警示设备大多是充电类便携LED灯式设备,其主要缺陷为:依赖于电池,废弃的电池会对环境产生影响;配置成本高,且操作、维护成本高;易受到破坏和盗窃;不易被途经驾驶人理解为紧急信号。
▲图:电池作为发光能源的发光类警示设备
常见的通过化学反应作为发光能源的事故现场安全防护警示设备有荧光类设备,其主要缺陷为:亮度不够,在白天几乎没有使用价值;化学反应受气温影响较大(寒冷抑制亮度,温暖抑制使用时间);化学液体泄漏对环境有污染;配置成本高,易受到破坏和盗窃;常被用于娱乐,不易被途经驾驶人理解为紧急信号。
▲图:荧光警示设备
由于上述警示设备存在明显缺点,国内也有厂家根据实际需求开发了一些改良型产品,如充电式LED发光锥筒、高亮度荧光设备等。
▲图:充电式LED发光锥筒
针对荧光设备的缺点,有厂家引入了军用级别的荧光设备,可以在高寒地区使用,且亮度优于民用级荧光设备。
▲图:军用级别的荧光设备
此外,目前还有一些利用红外或激光进行提前预警的设备,但由于在实际交通环境中因气流会带动多个方向的物体移动、干扰预警,容易造成误报警。
国外常用事故现场
安全防护警示设备优势明显
国外道路应急管理部门、执法部门为了弥补反光设备的不足,往往在现场采取发光与反光设备组合使用的方式。
▲图:发光与反光安全防护警示设备组合使用
常用的主动发光式警示设备名为flare,可直译为“光斑”,也可称为警示信号。在美国常见于机场跑道紧急照明、特定地点的临时标示、地面远距引导、公路事故等用途。除了配合反光设备使用,在很多情况下还独立使用,使用场景如下图。
▲图:flare
flare在美国的测试优势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对flare警示设备的功效进行了测试,测试报告证明flare警示设备在事故现场安全防护中的优势包括:
☛扩大了现场安全区域。可使途经车辆的行驶速度降低16%,增加了制动距离,扩大了现场安全区域;横向距离增加了85%,保证了途经车辆远离事故车辆或警戒区;三个flare可以产生一个光幕,警示范围广,使警戒区所占用的右侧车道面积减少89%,在警戒区附近创造更好的可见性,并且使安全区域向两侧扩张。
▲图:flare扩大了安全区域
☛辨识性和可见性强。flare的红色闪光亮度高,属于普遍易懂的应急信号,且照明范围广,1-2km范围内可见。
☛环境适应性强。可在大风、雨中燃烧,基本上所有的天气条件都可以使用。
▲图:特定条件下Flare的可见性测试
☛环保性能好。符合美国环保标准要求,通过EPR检定,对人体完全无害。
☛安全性能好。flare的成份主要有硝酸锶、高氯酸钾、氯酸钾、硫磺、虫胶的混合物、石蜡油、锯末木粉,类似于“安全火柴”,据美国休斯敦消防部门和警察部门的实验,flare在115.56℃下是安全的。
flare在国内的使用测试
为了获得更多的第一手数据,笔者团队经自购flare在广西G72线泉南高速公路进行测试(该路段高峰时期日均双幅车流量达十万辆),flare警示设备具有如下优点:
☛ 相对于锥形路标等反光设备,便携、易于管理和存储,且可以快速有效地建立预警区和过渡区,每只信号布置时间(点燃到放置)仅需10-15秒。
☛闪烁红光可以给驾驶人“慢/离开/紧急事件现场/前面危险”的提示,且亮度高,可以照亮周围的车辆、树丛、护栏、电话杆等,使“信号”更加醒目,无论白天还是低能见度的情况,对途经驾驶人行为的影响,比常用的安全防护警示设备效果更强。
☛使用3个flare可产生一个连续的光幕,增加了警戒区覆盖的横向间距。
☛部署更多的flare效果更佳,设置间隔为1.5米时所产生的光幕效果要优于3米间隔的设置效果,途经机动车会提前约100米产生明显的减速和变道行为,侧向分离效果显著提高。
☛即使没有设置警车警灯等发光设备,警示效果也很显著,使用3根及以上flare的效果相当于一辆开启警灯的警车。
☛在小雨甚至中雨的情况下警示信号燃烧情况依然稳定,车辆行驶带动的气流不会使信号熄灭或倒伏,暴雨情况会对警示信号的正常使用造成干扰。
▲图:flare在雨中的使用情况
☛单色红光不会导致驾驶人分心或致盲。
☛可以充分燃烧,基本无残留,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由于flare是通过燃烧产生光亮,具有一定危险性:
➤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如果大量吸入燃烧产生的气体,可能会造成呼吸黏膜的损害;
➤不可在密闭空间(如建筑物内)、春冬干燥季节的林区和草场及运载危化品车辆事故现场使用;
➤应当被充分燃烧,以免残留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应储存在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远离高温、食品和饮料。
“双管齐下”
提升事故现场安全防护能力
根据上述安全防护警示设备的特点,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安全防护警示设备研发或改进及使用建议:
研发新型安全防护警示设备
研发具有下列特点的安全防护警示设备:
❖亮度高的发光类设备;
❖布设成本低,即易管理、易携带、易部署、易操作;
❖环境适应性高,在白天和恶劣天气都适用;
❖配置成本低;
❖对环境污染性低。
对已有安全防护警示设备进行性能优化
针对目前国内已有的使用LED技术的发光警示设备易倾倒、续航时间短的问题,在其底部增加地爪提高其使用的稳定性;加强对电池的性能优化,提升其续航能力。
根据国外的使用实践和国内实验情况,flare是给定燃烧时间、部署速度和有效性等方面比较理想的警示信号。目前,我国的军队和海事救援已经在使用类似flare的警示信号弹,但由于没有考虑到用于道路交通安全,燃烧后烟量较大,建议充分考虑环保要求,并尽量减少烟雾对驾驶人视线的影响,对信号弹成份进行优化,降低燃烧后的烟量,将性能优化后的警示信号用于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安全防护。
规范设置警示区
虽然符合安全要求的警示设备能够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但如果没有提前的提示与告知,现场的工作人员、当事人、途径驾驶人等仍然可能面临危险。现场处置人员应提前进行分工,按照安全防护原理的要求进行预警区、过渡区的布设,将危害机率降到最低。
▲图:事故现场安全防护区设置
过渡区是位于上游来车方向、供对向行经车辆预警、变更车道、调整车速的区域,其设置应根据视距效应,呈现给车辆驾驶人一条引导线,引导其融入车流。过渡区与车行道分界线呈一定角度,角度值应考虑车速与视距的关系,建议小于30°。
▲图:过渡区警示设备设置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安全防护任重道远,应立足于当前科技发展成果、交通管理,做好警示设备研发、确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才能实现保障执法者及交通参与者安全的目的。
(文/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交通管理局 张伟;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高速公路支队 高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