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奉贤大小事,关注“上海奉贤”一手掌握!
太阳,
使万物复苏、散发生机。
新石器时代以来,
人们开始对太阳产生崇拜、敬仰,
将其视为丰产的赐予者。
后来,
人们将其视之为神而加以礼敬或祭祀。
太阳轮形器、太阳神鸟金箔……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中,
太阳元素的多处呈现
表达出古蜀先民太阳祭的文化传统。
今天,我们先通过这件太阳轮形器,
一起来看古蜀文明“太阳背后的世界”
铜太阳轮形器|
想不到吧,我还有个“孪生兄弟”
在“古蜀之光”展厅,这件铜太阳形器可谓造型十分亮眼,也是不少观众观展前便已熟悉的一件器物。
这件铜太阳形器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直径在85厘米左右。在它刚刚出土时,其实是支离破碎的状态。1986年,考古人员在三星堆出土二号祭祀坑中发现了被砸碎并经火焚烧的“太阳形器”残件,从中共能识别出六个个体。
后来经文保人员修复,共复原了2件太阳形器,大小、器型都几乎一模一样。现在,这两件太阳形器分别在奉博与三星堆博物馆的展厅与观众相见。
▲ 三星堆博物馆展出的另一面铜太阳形器
造型
在造型上,铜太阳形器器物整体为圆形,正中间凸起的为太阳的部位,周围五条太阳光芒呈放射状排布,芒条与最外围的一圈光晕相连接。
铸造
器物采用二次铸造法制成,铸造时先将晕圈和五道芒条铸成后,再用嵌铸法将太阳嵌在芒条上,然后在与晕圈衔接处两面钻孔,最后用铆铸法在孔中灌注铜液将芒条铆接牢固。在阳部中心的圆孔、晕圈上等距分布的5个圆孔均是作安装固定作用的。
▲ 铜太阳轮形器局部
命名
这种形制的器物在之前出土的文物中从来没有见到过,看见它的第一眼,也许很多观众会把它错认为方向盘或是车轮。其实是因为它和同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芒纹”的形式相似,器物正中凸起的阳部又与铜眼形器、铜眼泡构型接近,整体图像特点也与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墓岩画以及及我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上的太阳符号颇为相像,因此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太阳形器”。
▲ 三星堆青铜器太阳图像集录
用途
有研究者认为此器的形式构成并不是太阳的象征,而是车轮:中心部分是轮毂,放射形条状物是车辐,外圈是轮圈。也观点认为既非太阳,亦非车轮,而是用于军事作战的盾牌上的盾饰。
当然,多数意见认为,这种形制的器物应即是“太阳形器”。它是常设在古蜀国神庙中的神器,又或用于祭祀仪式,钉挂在某种物体之上,作为太阳之象征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许多重器如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及其他一些青铜重器上大量的各式太阳纹饰表明,“太阳崇拜”在三星堆古蜀国的宗教文化中颇为突出。由此可以推断,在商代的古蜀国,很可能已有专门祭日的仪式,并且在古蜀国诸多祭仪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报送:奉贤区博物馆